英文版 English / 首頁 Home / 網站地圖 Site Map / 聯繫我們 Contact Us / 會員專區 Member Area 
 新聞剪輯/【兩岸經貿】
陸資併購台企 繞道結親
 
   【記者杜宗熹/專題報導
  陸資併購台企受阻,轉而改道併購台企在大陸或海外子公司,近期立訊收購美律未果,轉而投資美律大陸子公司蘇州美特、聯發科出售旗下捷發給大陸的四維圖新,都引發市場關注,對此,會計師表示,陸資與台灣業者若能直接合資、合作,其實對國內產業較佳,相關資金、就業機會反而可以留在台灣。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KPMG China)合夥人劉許友認為,陸資投資台商有不同方向的考量,且許多不只是在子公司層面的考量,除了技術外,陸資可能還想透過併購,並希望能得到相關品牌、歐美的訂單和通路。
 
  今年520政黨輪替以來,關於新政府收縮陸資來台的說法不徑而走,6月陸資來台投資案,主管機關經濟部投審會更是僅批准11件,創下一年以來的單月新低。
 
  但國內會計師認為,許多台商的生產基地或市場,本來就在大陸,因此兩岸業者之間,還是要彼此合作,才能有比較高的獲利。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大陸稅務主持會計師段士良認為,以電子業為例,台商單純在大陸參與製造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紅色供應鏈興起,在台灣比較具優勢的領域,例如IC設計、晶圓製造產業,應該要跟大陸的產業和市場「接地氣」、甚至能參與大陸整個標準的制定,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段士良表示,台灣很多產業有一些中等規模的公司、專長是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或者是有相關知識(know-how)的公司,它們的變換很靈活,且相對大陸,台灣這類的產業仍比較有優勢,也是兩岸可以合作的對象。
他坦言,大陸的一流人才仍對大企業較有興趣,且不習慣這種少量多樣的生產,但未來大陸很可能在三、五年內就會追上台灣。
 
  段士良還說,台灣的政府不能一味地禁止陸資來台參股,同時應該要有配套。否則就算阻擋併購案,對方仍可以直接向台商挖腳人才,結果對台灣而言,不一定會比較好。
 
【經濟日報】
 
 
 
 
 
無標題文件
 
   
 
==== 聲明事項 ====
  《精博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本公司)提供之各項資訊,其目的在於提供使用者一便利查詢有關利用境外公司各項投資資訊之管道。本公司所提供之資料僅為參考,其正確內容,以各主管機關所公布之資料為準。本公司就使用者利用本網站之資訊所致之一切法律上之不利益或問題,不負任何擔保責任。非經本公司正式書面同意,不得下載、複製本網站資料以為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