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全球所得申報問題
台商正著墨降低2023年CFC上路後的衝擊,但似乎遺忘了台籍人員可能即將面臨須對中國申報的全球所得稅制問題,與台灣不同點在於台灣個人海外所得有約670萬的免稅額度,且需在最低稅負制計算下超過扣除額的部
台商正著墨降低2023年CFC上路後的衝擊,但似乎遺忘了台籍人員可能即將面臨須對中國申報的全球所得稅制問題,與台灣不同點在於台灣個人海外所得有約670萬的免稅額度,且需在最低稅負制計算下超過扣除額的部
儘管大陸規定用人單位須依照職工月平均實際工資申報繳納五險一金(養老、工傷、失業、醫療、生育及住房公積金),但早期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都默許以當地公告的薪資基數來申報繳納,加上五險一金的福利在跨區移轉
早期大陸開放偏遠郊區用來招商引資的土地,隨著經濟發展的推進,許多該區域都已變成目前的商業或城鎮中心,為了做好新的市政發展或推動產業的騰籠換鳥,近十年來地方政府對企業用地進行主動徵收的案例已時有所聞
台商成立境外公司後往往需要去銀行開戶,開戶地點諸如註冊宗主國、如區域金融中心的香港或新加坡,或如我國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但隨著近10年來國際組織對於銀行監管要求逐年增強,除了造成金融帳戶
上一個世紀世界走向全球化,造就企業與人民在世界各地擁有資產,但擁有全球跨境資產相對也需面對不同國家各式各樣的法規,相當頭疼!而歐美善用國際商業公司(俗稱境外公司)的特性來解決跨境資產整合的難題,例
近年因疫情影響、企業轉型或是接班問題,許多台商開始進入退休階段的規劃,而早期伴隨台商一路打拚的境外公司也遇到公司結束的問題。 早期境外公司較一般企業的管理相對簡單容易,不論是公
去年起大陸公告《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統合了近年來內外資企業市場主體的投資設立、變更、登出的登記規範,也規定「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其主體資格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應當經所在
歐盟經濟組織為強化全球各國稅制公平性,推動各國遵循與歐盟會員國一致的標準,2017年起陸續推出「稅務不合作國家名單」,以資訊透明、公平稅務競爭、實質經濟活動等方針來評定分級,此一旦被列入灰、黑名單
若有境外公司仍在使用但實際已失效者,應立刻申請恢復有效(復權),因近期境外註冊國修法遽增,加上明年我國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上路,對失效公司的復權作業將造成衝擊,新法變更舉例如下:
官方運用「大數據」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已越趨成熟,所有在大陸經營的企業,對公司在合規營運管理上應勿再存有僥倖心態。 2015年起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逐步統合企業註冊工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