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1.申報營所稅時 內部人短線交易所得應列入 2.歸屬年度認定 以行使日期為準   台北國稅局昨(4)日表示,公司或股東依《證券交易法》規定行使歸入權,要留意兩要點,分別
  國際反避稅,財政部祭出兩招因應,其一是營利事業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確定2023年上路;其二是調高國內企業最低稅負稅率至15%。   據悉,財政部將把調高企業最低稅負制稅率,
  營利事業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將在明年上路,對於特定跨國企業或個人將造成影響,高雄國稅局昨(10)日表示,民眾對於即將實施的CFC制度常聯想到稅務衝擊,並提出常見的三大疑問,包含第一,CFC制
  2023年起全球136個國家將實施最低稅負制(Global Minimum Tax, GMT),此一史上規模最大的租稅改革,對跨國企業營運有重大影響,尤其是過去利用避稅天堂或低稅率政策吸引外人投資
  境內法人今年報稅必須留意房地交易所得,今年報稅可能同時存在三種課稅方式。適逢報稅季節,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境內法人今年報稅必須留意房地交易所得,因房地合一2.0於2021年7月上路,今年報稅可能
  反避稅已成國際共識,許多國家陸續實施移轉訂價、CFC(受控外國公司制度)及落實BEPS(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1.0及2.0,迫使低稅負國家或地區關閉避稅功能,加上全球最低稅負制(GMT)的實施箭在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提醒,台商個人取得海外資金如屬所得,應申報納稅,舉例而言,像是在開曼、英屬維京群島等免稅天堂設立公司,取得分配盈餘,屬海外營利所得,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最低稅負制),扣除670萬
返回頂端